当焦虑型依赖遇见回避型依赖-心理笔记
常说的两人因为性格不合导致分手,可能大都如此,一个人拼命的说爱,甚至近乎道德绑架,另一个人不得不从中抽身,尽管两人彼此还留有感情,但是现实的痛苦会促使回避型依赖的人说分手。
一、两种性格定义及特征
首先谈一下心理学对这两种性格的解释,第一次见到这个词是在《亲密关系》的成人依恋风格理论中,根据对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评价敏感程度分为四种性格:安全型、焦虑型、回避型以及恐惧型
- 焦虑型(害怕被抛弃,不回避亲密;自我认知不清晰,他人评价敏感)
- 回避型(回避亲密,不忧虑被抛弃;自我认知清晰,对他人评价不敏感)
这两者都属于不安全型依赖性格。
所谓的回避型依恋,则指的是“在成人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对于情感和亲密感的回避行为模式的人群”。
二、相处模式
这里主要从焦虑型人格出发分析如何与回避型人格更好相处。
1. 应该怎么做
a) 如何沟通?
- 协商双方诉求并寻找平衡点 合适的时机向对方表达自身诉求,并阐述自己所感觉到的对方的诉求
- 及时发现情感中的问题,及时沟通,沟通时注意尊重体会对方的感受
- 提供有价值的情感交流,减少无意义的生活琐事分享
b) 焦虑型性格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对待回避型性格?(重要)
摆脱恋爱刻板印象 如果伴侣偏向回避型人格,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理解对方,放下“恋爱中应该什么样”的印象,去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
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于恋爱当中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期待,而我们总是会以这些不自觉的期待进行判断标准去衡量对方的行为。例如,谈恋爱就是要“亲亲抱抱举高高”,但是当你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回避型依恋的恋人时,结局往往会大失所望甚至会自我怀疑。
等待 需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,自己需要有巨大的耐心与时间
焦虑性格的人应该压抑对对方的猜疑,充分体谅对方的性格特点
给予对方空间感
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的性格
给予对方能感受到的关心,在关心对方的同时要考虑好对方的感受,避免自我感动
不要过分看低自己,回避型性格看不起那些自我贬低的人,自身更应该足够优秀
学会给予对方安全感,慢慢构建回避型对你的依赖。例如:更成熟,更可靠
2. 千万不能怎么做?
- 不要强人所难,强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认知做事情。焦虑型性格的人容易忽视对方的需求与习惯。ta们容易用自以为对的去思考对方、要求对方。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将压力带给对方。
- 不能急躁,焦虑 焦虑型性格被甩时容易冲动,死缠烂打,情绪非常低落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清楚对方的诉求,自我认真检讨、改正,再寻求对方的和解。
- 不能只顾自己、忽视对方的感受
3. 回避型人格的自我治疗
探索自我诉求
回避型依恋的人并非没有亲密感的需要,相反由于成长过程中自我诉求有时受到压抑,他们的内心深处反而有着更浓烈的感情,只不过被掩藏起来
建议独处时,向内探索,抛开道德感和自我束缚,正视自我需求。尝试表达诉求
多向伴侣表达自我诉求,试着让对方理解自己
当自己感受到任何不舒服时,尽可能向伴侣表达
三、总结
一个人可能不完全对应某一种性格,但是根据ta的某种表现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这种性格,两个人的依恋关系也会受到对方影响,一个人可能本不是回避型的,但是伴侣的过度亲热可能会导致其产生排斥,进而转向回避型;同时,如果两个人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沟通,两人是可以相向而行的。
相信这样两个性格的人相伴是幸运的,只要两个人对对方多一些理解与信心,两个人可以相互扶持都回归到正常的依赖关系中。
Appendix
恋爱过程中回避型和焦虑型的心理变化
回避型:刚开始偏主动和粘人,但是互动只是暂时的,确定关系后会进入假性独立的状态,不需要对方太靠近,只做好自己;尤其度过热恋期后,害怕亲密;最后感觉到感情已经没有价值,选择放弃。
焦虑型:一开始时焦虑型担心各种事情,担心对方会不喜欢真实的自己,进而掩饰起自己;之后在看到对方冷淡的态度后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,会更加夸张的去表达爱,但是这样做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,反而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厌恶与疏远,然后焦虑型就会感到很深的挫败感,做事会更加不理智、死缠烂打、完全陷入自我感动中。
回避型依恋的表现
具体请参考 知乎
回避型依恋的人并非完全没有亲密的诉求,只不过在实际的亲密互动中他们似乎看起来如此的冷漠。
追求亲密是人的本能,对于回避型依恋人格,在如何相爱上,相信 “我们基于对对方的爱而做出的事情,应该以对方的需求作为出发点,而不是自己想要爱对方这件事”
直白的说,是你要给予他他想要的,而不是你所拥有的。
而在考虑到对方需求的这件事上
- 如果你的恋人是回避型依恋,我建议你一定要非常小心翼翼。
- 如果你自身是回避型依恋,我建议你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。